布朗运动(布朗运动的实质是什么)

频道:电子元器件 日期: 浏览:382

布朗运动

本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,分享布朗运动(布朗运动的实质是什么)

又称维纳过程。1827年,英国植物学家R.布朗观察到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子作不规则的运动,这种运动的数学抽象,就叫做布朗运动(如图)。1905年,A.爱因斯坦求出了粒子的转移密度。1923年,美国数学家N.维纳从数学上严格地定义了一个随机过程来描述布朗运动。布朗运动的起因是由于液体的所有分子都处在运动中,且相互碰撞,从而粒子周围有大量分子以微小但起伏不定的力共同作用于它,使它被迫作不规则运动。若以Χ(t)表示粒子在时刻t所处位置的一个坐标,如果液体是均匀的,自然设想自时间t1到t2的位移Χ(t2)-Χ(t1)是许多几乎独立的小位移之和,因而根据中心极限定理,可以合理地假定Χ(t2)-Χ(t1)遵从正态分布,而且对任何0≤t0<t1<…<tn,增量Χ(t1)-Χ(t0),…,Χ(tn)-Χ(tn-1),可设想为相互独立。物理上的这些考虑引导到下面的数学定义。

  设Χ={Χ(t),t∈R+}为定义在概率空间(Ω,F,P)(见概率)上,取值于d维实空间Rd中的随机过程,若满足①Χ(0)=0;②独立增量性:对任意的0≤t0<t1<…<tn,Χ(t0), X(t1)-Χ(t0),…,Χ(tn)-Χ(tn-1)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;③对任意s≥0,τ>0,增量Χ(s+τ)-Χ(s)服从密度为的d维正态分布,式中,表示x 到原点的距离;④Χ的一切样本函数连续。这样的Χ称为(数学上的)布朗运动或维纳过程。

  维纳的一个重要结果,是证明了满足①~④的过程的存在性。这样的过程 Χ是独立增量过程,因而是马尔可夫过程,而且还是鞅和正态过程(见随机过程)。其均值函数是一个各分量恒等于零的d维向量函数:EΧ(t)=0;其协方差阵函数(见矩)EΧ(t)Χ(s)┡=(s∧t)Id,其中Id是d阶单位方阵,s∧t表示s、t中小的一个,Χ(s)┡是随机向量Χ(s)的转置。

布朗运动(布朗运动的实质是什么)

  一维布朗运动的性质中有特色的是其样本函数(见随机过程)的性状。虽然Χ的所有样本函数处处连续, 但几乎所有(即概率为1)的样本函数:①处处不可微分;②在任一区间中非有界变差,当然更不单调;③局部极大点在R+=【0,)中形成一个可列稠集,而且每一个局部极大值都是严格极大的;④二次变差-当区间【0,t】的加密分割的直径趋于0时,以概率 1收敛(见概率论中的收敛)到t;⑤零点集S0(ω)={t∈R+,Χ(t,ω)=0}是勒贝格测度(见测度论)为零的无界完全集。此外,Χ 限于区间【0,1】上的轨道在C【0,1】中具有下述意义的稠密性:任给【0,1】上的一个满足?(0)=0的连续函数?和任给ε>0,总有。

  不属于样本函数性状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布朗运动的级数表示:设{ξn,n≥0}为独立同分布的标准正态随机变量序列,令


则此级数在 0≤t≤π上以概率1一致收敛,且{Χ(t),t∈【0,π】}是布朗运动。

  多维布朗运动有一个依赖于维数的有趣性质,就是常返性。当d=1,2时,布朗运动是常返的:即从任何一点α∈Rd出发,且任意指定一个α的邻域A,则过程或迟或早地返回A的概率等于1。当d≥3时,此性质不再保留,这时自α 出发作布朗运动的粒子将以概率 1趋于无穷,即,这里Χα(t)=α+Χ(t)表示自α出发的布朗运动。因而自某一时刻以后,粒子不再回到α的附近,而且d(≥3)越大,粒子趋于无穷的速度也越快。设Br是以O为中心,以r为半径的球,定义粒子最后一次离开Br的时刻为λr=sup{t>0:Χ(t)∈Br},λr称为Br的“末离时”。从O出发的布朗运动Χ首达Br的点与末离Br的点在球面上都有相同的均匀分布,而且λr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为


布朗运动(布朗运动的实质是什么)

由此可知 E(λr)m<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,这时E(λr)m=r2m/(d-4)(d-6)…(d-2m-2)。因此,当d=3、4时,λr各阶矩不存在;d=5、6时,均值(见数学期望)有限,方差无穷;等等。这说明d越大,粒子越快地离开球Br。

  d(≥2) 维布朗运动与拉普拉斯算子有密切联系,从而使著名的狄利克雷问题可以用概率方法求解。例如设D为平面上的有界区域,其边界嬠D充分光滑。在嬠D上给定连续函数g(x),考虑下列狄利克雷问题:求给定边界条件h(x)=g(x),x∈嬠D下,拉普拉斯方程Δh=0在区域内的(惟一)解。对任何x∈D,令τx=inf{t>0:x+Χ(t)∈Dc}(Dc=RdD,即D的补集),它是从x出发作布朗运动的粒子首达Dc的时刻,x+Χ(τx)是该粒子首达Dc的点,而h(x)=Eg【x+Χ(τx)】,x∈D就是上述狄利克雷问题的惟一解。这一例子所反映的布朗运动与古典位势之间的关系是普遍的,近来又发展成为一般马尔可夫过程与现代位势论之间的深刻联系(见马尔可夫过程)。